特立独行的战士奥德·温盖特将军
初识奥德·温盖特是通过多诺万·韦伯斯特先生的《滇缅公路》。温盖特这样的天才人物,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书本里,都注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译者对阿拉伯的劳伦斯、温盖特这类怪杰,向来怀有难以抗拒的好奇心。十年前,当译者一口气读完这部传记的英文原著时,就决定将它译成中文。
通过天皇制重新认识日本
日本吸收中国的元素后,并非就此“山寨”模仿,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变形,实行本土化。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代改变,天皇由引进外来文化的主体演变成守护本国文化的主体,以及体现这个文化的代表,成为日本历史、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必需“零件”。
Don’t Panic! 银河系抗瘟指南——八部关于人与病毒较量的文学作品推荐
武汉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神经,而恐慌来得比瘟疫更加凶猛。在募捐抗击疫情、或者声嘶力竭传播正能量之外,如果你实在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宅在家里好好看书补脑就是最智慧的选择,因为有关人士早为我们写下了关于抗病毒和战瘟疫的要点。抓紧扶手,不要恐慌!
四季书评2019十大好书(小说类)
四季书评尝试发掘和推荐新的作家与作品,同时也不愿意遗落成熟作家们的年度特别之作。我们兼顾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出版物,入选者既有长篇小说,也有短篇小说集,我们也并不拒绝类型文学。2019十大小说分别是《苔》、《赵桥村》、《我愿意学习发抖》、《群岛》、《在平原》、《血雨华年》、《数青梅》、《月落荒寺》 、《明朝》和《群星》。
四季书评2019十大好书(非虚构类)
四季书评2019非虚构类十大好书,《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孔子大历史》、《观念与制度》、《代表制研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27-1937)》、《寻找亚洲》、《驯化与欲望》、《“山中”的六朝史》、《边疆与帝国之间》、《荷马之旅》。
四季书评2019十大好书(翻译类)
这里是我们评选出的翻译类的十大好书,分别有《韦伯与马克思:以及黑格尔与哲学的扬弃》、《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言利: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城邦变形记》、《弗洛伊德传》、《中国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沿坟墓而行:穿越东欧大地走向伊斯法罕》、《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读书访问】黄宇翔:“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有关思想史的著作,关注观念由概念向社会流布,在人心产生动力,动力演变成行动,甚至变作社会事件的肌理。当然,观念与社会现实也有互动关系。
对话海德格尔: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
《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这一本关于和海德格尔对话的书,让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尤其以道家哲学,切入到世界哲学的舞台上,展开具有张力与原创性的对话,不是简单的比较研究。
【读书访问】崔莹:“知己而不知彼,妄自尊大,徒自受损”
欧洲各国文化,都从埃及希腊文化传来的,而美国文化,没有哪一点不是从英国传来的,为什么他们不说美国抄袭英国,欧洲人抄袭希腊埃及?中国人老是说日本文化是抄袭中国的,自以为荣,那荣在哪里?
【读书访问】文青:斯大林的暴行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产物
“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再是历史行动者赖以改变世界的工具,而是构成了某种类似于古典悲剧中“命运”一样的存在。行动者即使充分运用自己的理性与聪明才智,也难逃命运——也即历史发展规律——的裁决。
【读书访问】任小鹏:反思基督教的历史观
在现代社会,一个宗教徒有很多身份。地域、职业、血缘、教育背景、个人爱好都可能构成人认同的来源,而宗教认同会与这认同相交织。在不少时候,宗教身份是最重要的身份,但很多时候也不是。
为什么中国基督徒喜欢川普?
今日的中国基督教对美国的理解,已经被美国基督教右翼(Christian Right)的单一政治视角所深深塑造。在对现实的失望面前,将一种基督教改造社会的理想投到大洋彼岸,这种错位和移情,恐怕是川普在中国基督徒中被热捧的重要原因。
重读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马克思回顾了法国1830年7月革命的阶级状况,论述了1848年2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金融贵族的反动统治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1847年的农业歉收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这次革命到来的促进因素。
喜欢一本书,如同喜欢一个人
我在二手书店里寻觅的、令我爱不释手的也正是英国插画书黄金时代的出版物。这类插画书虽年代久远,但不古板;插画书的装帧设计精美别致,却不高高在上。另外,这类插画书的售价大都在几十英镑至几百英镑,并非天文数字。
【读书访问】俞诗逸:世界再喧嚣,也抵不过真相的力量
他试图从历史中寻找时代症结的答案,并与自己所欣赏的人物达成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共鸣。他确实十分努力,并期许把梁启超的传记视作“转型之作”。只是转型总需要一些阵痛,在阅读《青年变革者》这本书时,我看到的是一个模糊的梁启超形象,和一个在写作中挣扎的许知远。
又一个法海捉白娘子的故事:读柏斯丁的《一个幽灵在徘徊》一文
对事实的讲述和认定或许会有争议,但那也是现在先了解、核对事实的基础上,并且是用学术的、严肃的方式加以指出和纠正,而不是一上来胡说乱说,还要披上“推理分析”的外衣。
【香港书展】陈伊敏:德国老人为什么可以活得从容优雅?!
尽管德国已迈入“超高龄社会”,但德国老人生活现状与香港高龄人群画像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与香港不同的是,德国早在20年多前就开始思考如何应对老龄化的问题。
马丽新书访谈(二):女性应当坚定无畏地发出声音
这本书所引发的公共讨论,也是一场针对女性发声的公共事件,我想要用我的行动来说明这一点,当女性在遭遇到不公正、暴力和侵犯时,尽管我们会面对更多的阻力、压力和黑暗,压制我们的声音,让我们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但是,这才是我们努力要坚定无所畏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动力。我不想说是由我个人来代表谁发出声音,相反,我认为,在当下,每一位女性都要勇敢坚定地发出声音,维护自己的尊严,争取自己的权利。这点应当不分种族、地位、信仰、阶级等等,而我只是她们中的一位。
【香港书展】英国女作家:绝不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不要写你知道的事!不要写你熟悉的人!要写不是你自己的那个人,要写你家乡之外的地方。如果你是女生,你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从男人的视角开始写故事;如果你是男生,要从女人的视角开始写故事。“
【读书访问】胡子华:“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意味着“知识就是商品”
但契诃夫不一样,他把舞台拆了,用一种絮叨的,枕边人似的,低低的语调讲诉他们的苦恼,既不浓烈,也不寡淡,有一种天赋的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