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和牛天赐
耐着性子看“牛天赐”,没几分钟就感觉,“老舍又回来了”,或者说“这才是老舍”。老舍一写市井人物,顿时笔下生风,犹如神助。那么顺畅,那么流利,那么俏皮。每个人物都那么玲珑有致,似乎随时会从扁平的书页里蹦出来。
马丽新书访谈:在当下我们如何做中国研究
本书细致研究了中国未登记基督教教会(家庭教会)的复杂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关系、魅力型领袖、快速城市化等现象的观察分析,让这本书成为一本呈现近期中国历史的社会、宗教、政治、经济和外交现实的宝库。
李吉奎:《黄遵宪年谱长编》序
年谱之兴,始于宋代,但年谱长编体裁之采用,当不早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1932年,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刊印《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征求党内外人士签注异议,补充遗漏,收集后用油印印存会中,此为年谱长编体裁之发端。
【读书访问】冯奕莹:菲律宾是全球化的特殊标本
当年麦哲伦船队登陆菲律宾,终于确认了环球的成功。菲律宾是实践层面证明地球是个“球”的第一站,正像这个故事的隐喻一样,菲律宾这个千岛之国,也像是我们这个地球全球化的一个特殊标本。
多元共融模式的先声 “文化智商” 领先的奥斯曼帝国为何衰亡
一百年前的闭塞的交通条件下, “单一民族国家” 还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单一民族国家” 原则帮助划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国界,制造了捷克、波兰之类的新民族国家。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 “单一民族国家” 已经不可能实现。所有主要国家,包括日本,都日益依赖外来劳动力和专才,甚至需要容纳难民。
国际法研究需历史学基础——《海内外钓鱼岛研究四十年:比较与评述》存在史实错误和评述不当
研究钓鱼岛的学者,如果能在中西交通史和国际法等方面加强专业知识的训练,遵循应有的学术规范,严格运用有利于证明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中国的图文资料,是不难写出一部有价值的钓鱼岛问题研究专着来的。
中美贸易战背后,起长期作用的两大力量
中美目前贸易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并非贸易本身,而是两个国家对于经济与技术支配地位的潜在竞争。这一竞争无论是公开还是隐蔽,也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是从特朗普总统才开始,也不会随他离任而结束。
【读书访问】陈楸帆:启动新的长篇写作前,我会读什么书?
诗是可以被翻译的吗?以及当在阅读一首古诗时,我们可以选择进入的方式究竟有哪些。也许这本书里没有能够给出确切答案但足以引发长久的思索。
推动科学与宗教的建设性对话:《信仰对抗事实》中译本序
作者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说了宗教的错话,但却不能回答宗教凭什么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顽强真实的事实。而宗教既然存在,单纯说它一无是处,甚至有意无意地暗示信宗教的仿佛都是蠢人,这无疑也是一种观念霸权甚至神经病。
一部以形而上学为核心的黑格尔导论:《黑格尔》译者前言
也许这本书在“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早已不是问题的年代算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既可以作为学生的入门书,让他们大致了解黑格尔哲学的粗糙轮廓,也可以作为研究指南,让汉语学人管中窥豹,从中瞥见英语学界黑格尔研究状况之一斑。
“从细节触摸历史的体温” —《史迪威的战场》序
与其说这是一部历史人物的著作,不如说这是一本读书笔记更贴切;是为了读懂、读明白、读透彻《史迪威文件》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而扑入史料之海中游泳八年多的心得。
著述者专访:赤忱写作 拒绝谎言
人生首先应该要生活,活在真实的生活中,活出一种姿彩一种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文学,文学就是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对人生的经验加以总结,作出思考,所以文学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反而应该是非常“世俗”的一个人。
【新春采访】季周:在温暖的思想和历史中穿越当下的幽暗
小岛论述的特点在于将近代中国革命放置于自商周以来的绵长的中国史视野中来考察,其强调的是“革命”这一事业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条延续性的脉络,是如何接续于清末民初以来的革命,尤其是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
【新春采访】赵嘉文:我们都是摸大象的盲人,交流合作,才能接近真象
我们一直将《格列佛游记》看作是一本童书,是完全搞错了。小孩子怎么懂得大人国、巨人国、飞岛以及“慧骃”国背后的讽刺?斯威夫特对于党派政治、宗教战争王室政治以及贵族们的讽刺,对于人性的讽刺,小孩子怎么可能看得懂?
【新春采访】梁明德:从朝鲜、法国到中国的计划经济
直到1976年朴正熙模仿满洲国和苏联经济实行五年计划的第十四个年头朝鲜经济一直在韩国前面。朝鲜是东北亚最早实现全国电气化、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中国与日本在1979年以后的蜜月期,某程度上也许得益于朝鲜的“开放”在1976年结束的事实。
【新春采访】于世哲:经典作品,是精神生活取之不尽的源泉
在福楼拜的小说中,文字的精确性导致了文字的不可替换性,每个名词不仅对应它的象征意义,并且还对应它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背景,这使得所表现的事物在小说的场景中有最为具体的形态。
没有阶级不平等的日本社会?
小泉纯一郎等政客使用的是“格差”,而不是“不平等”,目的是为了避免讨论不平等为何出现,并直接跳到结论,即社会上的“格差”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鼓励人们表现得更好。
人类为什么可以反抗“自私的基因”的暴政?
“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迷因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基因的暴政。”
你体内的细胞,属于你吗?
每一个科学研究成果的背后都有很多故事。有些故事比较容易想象——比如说科研人员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另一些故事则更隐晦,却有着更深远的影响。《永生的海拉》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是一个笼罩在科学之外的更模糊的世界。
四季书评2018十大好书(非虚构类)
四季书评2018非虚构类的十大好书,分别有《宋案重审》、《苏联留亡记:一个中国“外逃者”的回忆录》、《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至善与时间:现代性价值辨证论》、《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余英时回忆录》、《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巴金:浮沉100年》、《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