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书评》读书访问:陈立诺
中国的高层决策人物退下来之后,很少写回忆录或自传,因此很多秘密和治国经验都被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无法令后人从中获益,甚为可惜。
进入犹太神秘主义的钥匙
自第二圣殿被毁后,犹太人便在世界各地流浪,并不断遭到来自异质文明的挑战、迫害,乃至于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如此,在漫长的流浪时期,犹太神秘主义在流散地犹太人中扮演着何种角色?犹太神秘主义究竟为犹太教信仰建构提供了何种资源?犹太神秘主义与正统犹太教到底处于何种关系?历史处境与犹太神秘主义的发展又是何种关系?犹太神秘主义究竟如何影响犹太人的历史实践?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更是如此,这是他晚年的作品,已经摆脱一切情节上的琐碎,专注于一个老人的心态和心理活动,他独自驾舟在海上捕鱼,碰上一条大鱼上钩,于是人和鱼展开一场拉锯战。
像契诃夫那样写作
契诃夫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但言近旨远,于平淡之中蕴含幽渺的魅力,靠的是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和领悟,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并通过细腻而精确的细节描写,传递出深远的意旨,这就是他的本事。
《死亡赋格》又又又新译,抑或依旧迷失于翻译中的对题
艺术的自由究竟何在?如何呐喊,如何沉默?似乎又有必要重回保罗·策兰里程碑式的《死亡赋格》。
《四季书评》读书访问:李漫
在法语中,“没有e”,就是“sans e”,听起来就像“sans eux”,“没有他们”。他们是谁?或许是佩雷克的父母。佩雷克是波兰裔的犹太人,他的父母亲都死于二战期间,父亲死于战场,母亲死于集中营。没有他们,就意味着他的人生缺失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他只能挣扎,努力,与残缺的生命隐痛斗争。
“风筝”的人生,革命者命运、主义和心灵
电视连续剧《风筝》在中国大陆热播,也在网上引发热议,收看盛况从京沪等地的公交地铁上也可发现。大清早,不顾车厢外隆隆辘辘的轮声,许多素不相识的上班族像熟人那样聚首,急不可耐交流前晚追剧的心得,或津津有味询问漏看的情节。
基列的乳香:读Marilynne Robinson的《HOME》
父亲希望籍着原谅儿子来理解儿子,Glory却可以因为自己灵魂的虚弱毫不费力的就轻易接纳了另一个虚弱的灵魂,不是Jack的行为没有让她失望、气愤,而是她知道她自己同样是一个让很多人失望了的孩子。她知道自己不是圣徒。她不求Jack解释他的行为,因为她同样没有办法解释她自己的行为。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老黄牛式的平庸办公室罪犯
“艾希曼令人不安的原因恰恰在于:有如此多的人跟他一样,既不心理变态,也不暴虐成性,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太正常了,甚至正常得可怕。从我们的法律制度和我们的道德准绳来看,这种正常比所有残暴加在一起更加可怕,因为它意味着,这类新的罪犯,这些实实在在犯了反人类罪的罪犯,是在不知情或非故意的情况下行凶等来的。”
当香港文学“遇上”马尔克斯
他虽然走了,但“魅影”还在,而且始终在我们身边游荡。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睁开心灵之眼去透视现实,唤醒万事万物的灵性,并以此为手段,将现实的真相、生命的真相,深刻地呈现出来。
《四季书评》读书访问:刘平
刘平: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系 1. 最近,有什么书是让你觉得耳目一新(甚至惊艳)的?为什么? 刘平:最近刚刚过去的是“戊戌”年寒假。一段相对比较安静、完整的悠闲时间,可以让自己暂时不用专心于显得冷硬的圣经学以及基督教哲学,阅读一些在此之外的非专业书籍,既可以随心,也可以走心,而不必那么上心。
《见证》:红场上的癫僧
如布尔加科夫所言:“对于这些现代癫僧说来,世界已成废墟,建立一个新社会的企图显然已经失败。”他无法去改变现实,相反却被现实所沾染。他在为那种苦难的命运唱挽歌,但挽歌中却有着那个体制浓郁的风味;他不想成为“红色肖斯塔科维奇”,但当他溘然长逝时,官方悼词给他戴上的帽子却是,“共产党的忠诚儿子,杰出的社会和国务活动家,人民艺术家”。
书单:不读经济伦理,不足以谈经济学
经济学也不仅仅是一套方法论和包罗万象的工具箱,在科学范式上固然可以保持价值中立,但了解其背后的思想渊源和价值层面的分化、差异,才能够算是由表及里的体会真正的经济学。
一代人的焦虑与挫败:读青年导演胡波的《大裂》
“我不接受把一种油腻的虚伪当作所谓的复杂真实性与生动,不接受人际勾连为核心的规则,不接受存在中功利性的那部分。”
——胡波
中世纪情诗之谜:《我有一个妹子》及其他
诗歌的迷宫从来不会杀人,却向每一个心甘情愿迷失其中、且迷失得足够深的人保证了一个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作为救赎的宽恕
这是一个挑战,但人无完人,我们总是会因为自己的错误伤害他人,特别是我们所爱的人。因此,我们永远需要一个宽恕与和解的过程,来处理令人遗憾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生存无法逃避的特征。
书单:古典社会理论
古典社会理论的出现意味着人不再从哲学和神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社会的构成和人自身,甚至是以一种反神学的方式来解释传统和社会组织。
冉云飞: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序王继《六月悲风》
王继近年来一直在撰写自己的“人生三部曲”小说,这是继《八月欲望》出版后的第二部。这部小说生动有趣——间或穿插着不少知识点,甚至其中能读到不少人的事迹,如野夫、李斯、赵林、苏家桥等——读着便会让我想起自己小时所亲历的日常生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