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怒骂皆义气,妙手仁心出文章
带着墨镜、穿着全黑小布褂、配上一双百搭白鞋的马家辉笑称,这场讲座创了29年香港书展的两个记录,一是居然有人书没写好就先来宣传;二是曾经的“慈云山十三太保之首”陈慎芝会一展歌喉。
余秀华:“稗子”也有爱情
天马行空的诗歌写作和平淡无奇的乡村生活构成了余秀华身上最大的悖论。在成名之后,余秀华渐渐学会如何与这强烈的撕扯感共处。野夫眼中的余秀华面对镜头、面对人群,她总是嬉笑怒骂,尽量淡化生活中自来的苦难,掩饰着内心深处的伤痛与庄严。
内地访客眼中的“香港书展”
来自陕西省的余先生在浙江少儿出版社展区为自己的女儿购买了两本书。“我的两个女儿酷爱读书。因此趁着在香港旅游的机会,我便带着我的两个女儿前来香港书展逛逛”,余先生笑着说道。
台湾作家骆以军:用柔美的辞藻讲述平凡和残酷
骆以军柔美的辞藻诉说着平凡而又残酷的现实,他将自己听到的每一段故事,遇见的每一个人都视作生命里一件很小很美的插曲。“当你听故事的时候,愿意尊重对方故事中叙述的你所不知的苦难,你会比较谦逊。”
你从未见过的李小龙在这本书中全有! ——独家专访《龙影中华》作者吴贵龙
吴贵龙选择了近一千三百多张珍贵的影像资料编辑成册,这是全球范围内收录李小龙图片数量最多的一本书。
前港中大校长谈教育的商品化和功利化
沈祖尧用自己当医生时曾经犯错的经历宽慰年轻人,不管毕业之后出来从事什么行业,路途总归并不平坦,一定有许多起起伏伏,看待这种挫折的关键是建立自己的韧力。没有人可以平步青云,只有增加韧力、眼光放长才能度过这个难关。
对#Metoo运动“同路人”的同情与反思
它们试图把 #Metoo 整合到政治性的、社会根本进步的宏大叙述中,或者甚至以 #Metoo、女权去反过来统摄总体的政治性议程。这种阐释不但和主要是社运式的、改良式的、以司法体制为最终依托的美国 #Metoo 产生了巨大差距,也和当下参与、声援 #Metoo 的许多行动者的理解与实践有着微妙的龃龉。
《四季书评》读书访问:何鉴菲
如今的博物馆实践在充满机遇历史时刻,也经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文化全球化的焦虑感,因为它要求我们随时主动面对文化差异、旨趣差异带来的无法解决的摩擦、分裂和不可通约性。
著述者专访:移民和人的异化与尊严
马丽:城乡移民和城市贫困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这本书从调研到出版,经历了十二年,可以说,直到写完书中所思考的,我才觉得对自己给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野夫:自由写作者的十年
当谈及青年如何能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如何能够达到“见证者”的高度时,作为过来人,野夫说“任何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有的可能时间很短,但即使改变不了乡村,也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有对国家更为深刻的理解”。
蓬途忆絮|沱沱去飘流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片故土,寄托业已逝去却难以割舍的时光。有多少知交故旧在如今的生活里音讯杳然,可在这故土里,音容笑语还是和当初一模一样。
香港书展第五天 | 龙应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龙应台在书房种了不少植物,当丝瓜成熟时,她带着笑摘下,一切就如儿时台湾南部的渔村生活。
65岁,龙应台又回到原点。
香港书展第五天 | 张抗抗:在无情的世界中寻找真情
人们常说世间最无情的不过人心。但在张抗抗眼中,岁月却是比人心更为无情的存在。她以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小说《烛烬》为读者们讲述了一个“岁月无情”的故事。故事中两位年已迟暮的故友,曾因情欲与仇恨而“背叛”彼此,二人于时间深处饱尝心灵的煎熬,却在41年后重逢之时,取得了对方不需答案的谅解。
香港书展第五天 | 北岛和芒克:理想主义的坚持和现实主义的退场
今年,北岛七十岁,真正走近他的诗歌的读者大多也已老去,而对于诗歌或者诗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就是被遗忘。
香港书展第五天 | 破解张爱玲的三把钥匙
1957年8月,张爱玲在Colony认识了一个女作家,根据手相预言,张爱玲会在9月交好运,张爱玲在10月24日寄给邝文美的信中写道:“那女巫作家在3个月前曾经预言这一切,灵验得可怕。但算命向来是‘说好不灵,说坏灵’。”
从海德格尔到敌友政治:读刘小枫的《海德格尔与中国》
刘小枫的海德格尔解读不是为了解读而解读,而是为了现实而解读,他反对所谓的马基雅维利时刻或海德格尔时刻,却总是不断地冒出了刘小枫时刻。
香港书展第四天 | 如何把爱情过成浮生六记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李欧梵认为,幸福的家庭和婚姻表面上相似,幸福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香港书展第四天:金耀基的知音知己之情
知音知己之情是一种欣赏、慕悦、关怀之情,是一种愿意分享的意愿。而这种意愿和感情具有非常明显的双向性和互通性。
香港书展第四天:李敖临终前的两个遗憾
他的童年记忆非常强烈。他在台湾反抗威权,核心思想其实是为了让中国摆脱外国列强的欺负,走向富强,所以当他必须面临选择的时候,民族主义毫无疑问永远是摆在自由主义之上的。
香港书展第四天:犹太人与中国的四次交集
犹太人进入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当时在西方社会眼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富庶、文化最先进的国家,最早一批犹太人为寻求商机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