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新书访谈:在当下我们如何做中国研究
本书细致研究了中国未登记基督教教会(家庭教会)的复杂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关系、魅力型领袖、快速城市化等现象的观察分析,让这本书成为一本呈现近期中国历史的社会、宗教、政治、经济和外交现实的宝库。
大变动时代的个体心灵 ——读《朋霍费尔:牧师、殉道者、先知、间谍》
1944年1月底,在给挚友的信中,朋霍费尔再次将内心世界表白:所有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可能性都嘎然终断,那么在焦虑过后,就会发现生命其实掌握在一双更结实、更强壮的手中。对你以及对我们来说,未来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首要任务,应该就是把彼此交托在那一双手中……不论我们曾经有任何软弱、错误以及罪过,一切完全在上帝的掌握中。
做祷告的法西斯党人
庇护的失足不是个人道德问题,而是灵性的疾病。将活的信仰扭曲和固化为意识形态,正是此疾病的症候。信仰的真实不依赖它反抗的事物,而在其爱的对象。一旦信仰专注于对抗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并视之为绝对的恶,信仰就会被反抗的对象所定义,自身也扭曲为一种意识形态。
有必要为《纳尼亚传奇》写一本导读吗?
《通往阿斯兰的国度》是马丽和李晋精心绘制的一幅纳尼亚王国的旅行地图,它为旅行者提供指导而非直接的经验,仅循地图前行将会错失许多风景,但身携地图必定有助于旅行。这幅地图不仅标示出主要景点,更重要的是它引领旅行者不迷失于词语的丛林,使他们驻留真正的纳尼亚王国,并看见无与伦比的阿斯兰。
【读书访问】黄丁:“一个完全地去圣化了的宇宙,不过是人类精神臆想的产物”
在马克·里拉笔下,对导致“大分离”之首功者的霍布斯之思想中的政治与神学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中形成的政教分离原则和政治与神学分离间的异同着墨不多,故而会影响里拉“大分离”的立论。
实事求是、且行且思的朝圣之旅:卡尔•巴特的神学生存和思想道路(之三)
巴特强调,教义学是一门与教会密切相关、关涉神学实事和真理问题的科学。这门科学以上帝的话语、以及上帝与人和人与上帝之间的关联历史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教会关于上帝话语的言说和实践是否符合《圣经》对这一话语的言说。
著述者专访:移民和人的异化与尊严
马丽:城乡移民和城市贫困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这本书从调研到出版,经历了十二年,可以说,直到写完书中所思考的,我才觉得对自己给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卡尔·巴特的神学生存和思想道路(之二)
明斯特地区传统上深受天主教的影响。由于这一具体处境,巴特由此开始关注天主教的学说。在当时的他看来,天主教神学的根本错误在于,试图以人的方式支配上帝的恩典。
实事求是、且行且思的朝圣之旅:卡尔•巴特的神学生存和思想道路(之一)
巴特的一生是神学生存和思想创作的一生,其中产生的具体作品是实事求是的、且思且行朝圣路上的一个个坐标。这些坐标所标示的,既有林中的死路,也有崎岖的弯路,更有光明显现的林中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