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访问】谭翊飞:美国还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下的美国经济被认为是处于繁荣的顶部,明年会往下走,我需要更多地了解美国经济、金融的历史,进而分析其走向。美国经济的每一步走向,都会影响全球。
何铭思:大时代中的一位老香港
霍何两位筚路蓝缕,以启山河;抚今思昔,应可无憾。其实人世间,既多偶然事,亦有其必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此之谓乎!
【读书访问】张倩烨:现代人对技术进步抱持的心态太过乐观
2010年美国的住房,相较1940年,除了有wifi,有更酷的电子通讯和娱乐设备之外,并没有显著的进步。而且,由于贫富分化,未来的美国居民生活水平很可能不进反退。
【读书访问】毕研韬:人们难以达成共识,这是全球化现象
如不改造政治生态,决策的科学性就无从提升。政治精英们只知道信息流量过大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殊不知,信息流量过小同样会危害社会稳定与发展。
一个香港人如何书写延安?
作者在延安乡村进行了一年的田野考察,她的香港身份让她的研究遇到不少困难,同时促使她跳出某些思维定式和意识形态禁锢,以反思当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并且开启了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等跨学科的对话的可能。
中国的“双赢”,一定是中国“赢两次”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坊间流传着关于中国的笑话:中国人喜欢合作,常常表示合作会是“双赢”(win-win),但通常这种情况下,中国会赢两次(win twice)。
《四季书评》读书访问:张平
张春桥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未定稿第二版讨论稿)》就是这么一本在我看来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9月,这月9日,毛泽东去世,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发生了激烈的争夺,张春桥作为四人帮成员之一,在之后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并被监禁,这书成了政府中极左翼力量最后的理论绝唱。
茶叶与区隔 :读《大吉岭特色——印度“公平贸易”茶庄中的劳动力与正义》
我认为“distinction”的魅力还在于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性, 这世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标准。比如,现代社会的大吉岭茶庄协会(DPA)通过工资和福利的标准化来推动“公平”,但是茶工们反倒怀念殖民时期的“工头”招募制度(sardār system):没有规范化的约束,靠的是邻里乡亲的地缘、亲缘的口碑相传,“工头”对劳工有关爱、有人情、有温度。
书单:如何开始了解比特币?
今天市值超过一千一百五十亿美金、二十四小时内交易超过二十多万次、活跃钱包持有者超过一千万个的比特币,其信用基础,恐怕已经要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法币了。这已经可以确立比特币存在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