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后,起长期作用的两大力量
中美目前贸易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并非贸易本身,而是两个国家对于经济与技术支配地位的潜在竞争。这一竞争无论是公开还是隐蔽,也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是从特朗普总统才开始,也不会随他离任而结束。
中国模式是什么?
中国经验最有价值的启示是引导创变的经验,而不是可以复制的具体做法。进而言之,这些启示不需要仅仅应用于其他国家。打造有效适应的元制度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
我们曾向往的自由:对抗异化的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
《主要流派》在马克思丰富多样,时而又不乏矛盾的思想中抓住了一条“主线”,那就是人对克服自我异化的呼唤与渴望。这一异化的根源是伴随劳动分工而产生的一整套私有产权体系及其上层建筑。
两位诺奖得主的“大问题”
在一般人看来,气候变化与经济变化似乎是两个极不相同的领域。但在专业研究者看来,它们背后的经济机制却有相通之处,两者的逻辑并无二致。委员会同时颁奖给两人,一是因两位经济学家从不盲从跟风,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研究大问题,确有大师风范;二则也是希望学界及大众能对这些全球性、根本性的宏观经济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读书访问】谭翊飞:美国还值得我们学习吗?
当下的美国经济被认为是处于繁荣的顶部,明年会往下走,我需要更多地了解美国经济、金融的历史,进而分析其走向。美国经济的每一步走向,都会影响全球。
【读书访问】张倩烨:现代人对技术进步抱持的心态太过乐观
2010年美国的住房,相较1940年,除了有wifi,有更酷的电子通讯和娱乐设备之外,并没有显著的进步。而且,由于贫富分化,未来的美国居民生活水平很可能不进反退。
人应当如何生活的多重社会的制度可能 ——新制度主义的路径
诺斯等人曾提出一个概念――“双重平衡理论”也就是: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要么都倾向于开放,要么倾向于限制进入。意味着在经济或政治体系中,如果其中某一个体系没有发生根本变革,那么另一个体系也不会发生持续的根本变革。
胡景北:回忆南京大学入学四十周年
他要求我好好读读马克思有关说法所在的原文尤其是被称为《资本论》第四卷的《剩余价值理论》,然后再写作,而没有多余的话。于是我“被迫”去读。可是我越读越觉得有问题。马克思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上的说法,即使考虑到上下文,也不能相互协调。因此,我发现的问题不是谁对马克思在生产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上的说法理解得更正确,而是马克思的说法本身便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四季书评》读书访问:谷雨
把凯恩斯与哈耶克的这场争论放置在更为宏阔的经济思想史背景下考量,向前回溯到维克塞尔的货币与资本学说,向后推展到更为繁复芜杂、而且辛辣刻薄的剑桥资本之争,聚焦在这场大争引发的二者对货币、资本和动态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我们会发现,凯恩斯与哈耶克均沿着维克塞尔分析的理路,把货币经济中实际变量的调整过程,以及利率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视为宏观经济学的根本挑战。
城市经济学书单
城市是多维、复杂的,在一个书单中想穷尽所有的经典是困难的。本书单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入手,以个人的偏见选取几本典型的通俗作品,希望能提供城市经济学的一个角度。
书单:通过阅读,了解中国经济现实
解读中国的经济奇迹这几十年来成为一门显学,在西方和在中国都是如此,尤其是这是一门在中国政治正确的研究,所以此起彼伏,直到现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好像遇到了一些问题,反而大家不再那么关心过去取得的成绩了。
书单:不读经济伦理,不足以谈经济学
经济学也不仅仅是一套方法论和包罗万象的工具箱,在科学范式上固然可以保持价值中立,但了解其背后的思想渊源和价值层面的分化、差异,才能够算是由表及里的体会真正的经济学。
反对创立“中国经济学”,评田国强、李稻葵两先生文章
当代经济是市场经济。无论一个人在市场经济之前加上什么修饰词,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当代经济学基准理论就是市场经济的基准理论。像“非礼勿视”那样地远离“创立中国经济学”一类的扯淡!